警剔!警惕!重度中暑 我院ICU成功救治重度中暑患者

2018/7/26 16:25:22 浏览2462次

高温天气里我们总会有句口头禅热死了,热死了热死了绝非危言耸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今年夏日以来,全国各地普遍高温,因高温导致中暑甚至死亡的各种报导屡见不鲜。近期我院重症医学科已成救治10余名重度中暑(热射病)患者。

我院ICU副主任王华东副主任医师介绍,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核心体温达41是预后严重不良的指征,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属急危重症,致死致残率高。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往往见于工作中的中青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常见于老年体弱患者。

自入夏来我院ICU共收治重症中暑10余人,年龄最小62岁,最大89岁,平均年龄78岁;入院时均表现高热(>40),意识障碍,肝肾功能异常,肌酸激酶明显升高等症状,入院后迅速降低核心体温(在0.5小时内将体温降至40,在2小时内降至38.5。),维护各器官功能(在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下,动态调整输注速度,使尿量维持在200-300ml/h;适时进行利尿,碱化尿液),防治DIC等集束化治疗,中暑患者均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神志转清醒,各器官功能趋于正常,目前大部分病人已痊愈出院。

王华东副主任医师提醒大家注意,高温天气还会继续,一定要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尽量减少户外作业、户外活动,老年人注意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散热,保证休息,预防中暑发生。

救治中几点体会:

1.劳力型热射病瀑布式的级联反应,易引起高死亡率。

2.夏季剧烈运动的年轻人器官损害表现更为严重。所以夏练三伏要适度。

3.集束化治疗:任何单一的救治方法都难以救活6-8个器官衰竭的危重病人。

4.不以清醒作为痊愈的标准,12小时-1周都处于绝对观察期,不建议出院。

5.热射病病程较长,病情易反复,需加以重视。

6.感染、心肺功能衰竭是后期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建议早预防、早识别、早诊断、早护送、早治疗。




 
网站首页 一键拨号 在线留言 医院地址